报刊广告设计意识是指编辑主体所特有的一种对编辑客体的系统化了的,自觉的,伴随着情感体验并具有能动性的心理反映形式。也就是说,有良好的编辑意识,就可能有良好的编辑作品产生。在整个编辑过程中,编辑意识无时无刻不作用于我们的工作。在前期策划阶段,确定选题,要有良好的策划意识;在编辑文字内容过程中,要提高把关人意识;而读者意识则是溶于策划,把关和版面设计之中的;后期版面设计则需要有精品意识。
一、是要增强策划意识。
新闻编辑的选题策划,首先要合乎刊物的定位。比如我们的刊物《心闻》的最初定位是“追逐‘成体人’心的声音”,稿源群和读者群是我们校内的学生。后来考虑到实际情况,稿源调整为主要面向新闻系系内学生,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系内同学的一个练兵场。从作者,记者,编辑,排版,印刷,发行几乎全都由系内学生自己完成。明确这一改变后,我们栏目定位则围绕体育新闻,主要着眼点在于新闻的选题策划和刊发原创作品。我们开设了体育专题,体育评论,文学专题,以及传媒知识。力在提高系内学生从事新闻事业的实践能力和文笔。2006年,可以说是我们学校的迎评年,全校上上下下都为着“迎评创优”这个目标努力的工作着。我们则做了个迎评专题:《同一所学校,同一个梦想》的长期策划,从2006年3到6到10月,连续三期,都做了多版面的详细报道。
二、是正确理解编辑的“把关人”意识,这个不仅是表现在选题策划中,也表现在编辑的选稿中。
编辑要有沙里淘金的精神,要有择优选用的原则,要有一定的“把关”标准。稿件的新闻价值是把关标准所在。校园报刊编辑一方面由于自身素质原因,可能对新闻价值的识别把握不住,没有足够的新闻敏感和新闻价值判断,另一方面由于投稿人多半是认识的系内人员,可能凭借个人好恶,参杂主观情绪,甚至有刻板印象和偏见作怪。这些都需要名片设计认真对待。另外,在把关过程中,要注意稿件的适当平衡,即题材和体裁的平衡和多样性。比如 “体育纵横”栏目,我们收到的稿件大多是关于足球,篮球的,只有少许其他的,为了保证稿件内容(题材)的多样性,我们有的时候不得不放弃一些写得很不错的足球,篮球方面的稿子而选择关于网球,羽毛球,花样滑冰方面的文章。虽然,有时候前者比后者写得还好些。当然,三大球的用稿比例一定是高于其他的。在文学花泥棒这个栏目里面,我们会有意识的选取不同体裁的,如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影评,乐评等等,使栏目更具可读性。
三、是要有受众意识。
读者的需求是报纸生存的依据,要把读者放在首位,并且应贯穿于整个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从传播学角度而言,现在已经进入一种以受众为中心的受众本位的新闻传播时代。所以,编辑应该是想读者之所想,写读者之想看,说读者之不敢说。在选稿时,就要根据“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要求,以同学们的需求作为取舍稿件的标尺。另外,受众意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读者的反馈,在传播的模式理论中,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明确德提出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只有反馈才能让受众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只有互动才能培育受众对刊物的感情,然后上升为一种忠诚度。
四、是培养精品意识,创新编辑理念,力求编出读者喜闻乐见的精美版面。
其实这也是受众意识的一个体现,怎样才能使读者更喜爱我们的刊物呢,处处为他们着想。编辑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品位,不仅把大家所关心的,想看到DM设计的问题提出来,还要发掘一些读者可能会很关注的文章和话题。另一方面,要注重编辑质量,努力做到“语不惊人誓不休”。在设计版式时,图文并茂,合理运用线条,简约而不简单。另外,还要尽量减少差错,包括人名、地名、错别字等。虽然我们每次都严格按照三审三校的步骤,但是,我们总还难免有些遗留问题,可能是在于精品意识不够。